English

我为什么无偿捐献藏品

2000-11-23 来源:光明日报 杨 兮 我有话说

我是一个文物古玩收藏爱好者,今年22岁,刚刚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在校期间,所学的是中国画专业,整天和传统文化打交道。绘画之余,酷爱文物收藏,经常光顾旧货古玩市场,几乎达到废寝忘食之地步。开始,我的收藏面较宽,瓷器、陶器、铜饰、木雕、玉件均有所涉及,渐渐地把收藏重点转向古陶和俑塑。我认为,上古陶器粗犷、古朴,独具中国人的民族品格,而汉魏以来的俑塑讲究意象造型,气韵生动,富有东方浪漫精神。几年下来,我节衣缩食,收藏已小有规模。著名美术考古学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汤池先生看过我的藏品照片后鼓励说:“成绩斐然。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近,我将自己珍藏的一件彩绘漆耳杯无偿捐献给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受到博物馆的欢迎与鼓励。这件漆耳杯为木胎,以整块木料挖制而成,器形保存完好。该器器口呈椭圆形,弧形壁,平底,口沿处有对称的凹形双耳。耳杯内壁满髹朱红漆,外壁及双耳髹黑漆,间有红漆描绘的勾连纹,图案古朴。此杯与湖北江陵望山二号楚墓出土的彩绘漆耳杯风格相近,应为战国时期的遗物。

漆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至迟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就已出现。经夏商周三代,至战国髹漆工艺已达到繁盛期。历年出土的漆器多集中于两湖、豫南、巴蜀,而北方较为少见。这次有幸收到一件完整的战国漆器,内心激动难以言表。为了保护漆皮不致脱落,我一直把它浸泡于水中。我担心,如此这般长久泡下去,这件宝物岂不要毁在我手中。珍贵文物理应成为国家博物馆藏品,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它,研究它。于是,我想到了捐赠,把它无偿献给国家博物馆。

我的捐赠行为,赢得了周围朋友绝大多数人支持,但也有少数人不理解,说我犯傻。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树立正确的收藏观非常重要。我认为,收藏从根本上说来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通过购藏、研究、展示,从而达到保护文物,学习历史,传承文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深藏于民间的文物重见天日,进入市场是国家昌盛、政策稳定的重要标志。我赞同藏宝于民的主张,同时也提倡收藏为公的思想。珍贵文物应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将文物据为己有,秘不示人的行为是可卑的;以“收藏”为手段,通过倒买倒卖牟取暴利的错误作法更要遭人唾弃。我们应该学习前辈收藏家郑振铎、张伯驹、陈万里等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把珍藏献给国家,献给人民。

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国家应适应新的形势,制定相关收藏法规,在政策的规范下,允许个人收藏一般性文玩,鼓励珍贵文物捐赠,还(国)家活动;在国家文物部门指导监督下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博物馆;以及开展藏品展示交流活动,使具有无限生机活力的收藏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